今天是:
赞助、流通、见闻、随喜者,及皆悉回向尽法界、虚空界一切众生,依佛菩萨威德力、弘法功德力,普愿消除一切罪障,福慧具足,常得安乐,无诸病苦。欲行恶法,皆悉不成。所修善业,皆速成就。关闭一切诸恶趣门,开示人天涅槃正路。家门清吉,身心安康,先亡祖妣,历劫怨亲,俱蒙佛慈,获本妙心。兵戈永息,礼让兴行,人民安乐,天下太平。四恩总报,三有齐资,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,生生世世永离恶道,离一切苦得究竟乐,得遇佛菩萨、正法、清净善知识,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,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。
佛教人物 Photo当前位置:首页 >佛教人物 >汉传佛教人物
僧璨大师

僧璨大师

所属分类:汉传佛教人物

上传时间:2022-12-20 14:07:02

浏览人气:已有 人浏览

更多

Theme 图组展示 【点击下图全屏展示】
  僧璨大师

  大师是禅宗第三代祖师,出身不详,以衣谒二祖而得度;得法后,初隐

  于皖公山,后周武帝毁佛法,自此住无定处。十余年后,至隋开皇十二年,

  始设法席,接引众生。

  当四祖道信礼祖时,有一段颇耐人寻味的对话。

  信曰:「愿和尚慈悲,乞与解脱法门。」

  祖曰:「谁縳汝?」

  信曰:「无人縳。」

  祖曰:「何更求解脱乎?」

  信于言下大悟。

  复问:「如何是古佛心?」

  祖曰:「汝今是甚么心?」

  信云:「我今无心!」

  祖曰:「汝既无心,诸佛岂有耶?」

  信于是顿息其疑。

  这一连串对话,很明显地道出了「即心即佛」无用外求,也可以说是「心外无佛」求之何益?由是,可以看出璨大师的思想,仍然是溯自佛陀释迦牟尼的正统尼想,所谓「心,佛,众生,三无差别。」这也印证了「忏罪」和「安心」同样的体系,是一脉相承的;当然,这种思想是否与「衣?」有关,则非本文着意了。

  信心铭:

  「至道无难,惟嫌拣择,但莫憎爱,洞然明白,毫厘有差,天地悬隔,欲得现,前莫存顺逆,违顺相争,是为心病,不识玄旨,徒劳念静,圆同太虚,无欠无余,良由取舍,所以不如,莫逐有缘,勿住空忍,一种平怀,泯然自尽,止动归止,止更弥动,惟滞两边,宁知一种,一种不通,两处失功,遣有没有,从空背空,多言多虑,转不相应,绝言绝虑,无处不通,归根得,旨随照失宗,须臾返照,胜却前空,前空转变,皆由妄见,不用求真,惟须息见,二见不住,慎莫追寻,纔有是非,纷然失心,二由一有,一亦莫守,一心不生,万法无咎,无咎无法,不生不心,能由境灭,境逐能沉,境由能境,能由境能,欲知两段,原是一空,一空同两,齐含万象,不见精粗,宁有偏党,大道体宽,无易无难,小见狐疑,转急转迟,执之失度,必入邪路,放之自然,体无去住,任性合道,逍遥绝恼,系念乖真,昏沉不好,不好劳神,何用疏亲,欲取一乘,忽恶六尘,六尘不恶,还同正觉,智者无为,愚人自縳,法无异法,妄自爱着,将心用心,岂非大错,迷生寂乱,悟无好恶,一切二边,良由斟酌,梦幻空花,何劳把捉,得失是非,一时放却,眼若不寐,诸梦自除,心若不异,万法一如,一如体玄,兀尔忘缘,万法齐观,归复自然,泯其所以,不可方比,止动无动,动止无止,两既不成,一何有尔,究竟穷极,不存轨则,契心平等,所作俱息,狐疑尽净,正信调直,一切不留,无可记忆,虚明自照,不劳心力,非思量处,识情难测,真如法界,无他无自,要急相应,惟言不二,不二皆同,无不包容,十方智者,皆入此宗,宗非延促,一念万年,无在不在,十方目前,极小同大,忘绝境界,极大同小,不见边表,有即是无,无即是有,若不如是,必不须守,一即一切,但能如是,何虑不必,信心不二,不二信心,言语道断,非去来今。」

  璨中师着信心铭,其主旨在「不二信心」,至道无难;心为罪薮,心为道源,树立正信,许下愿心,如是行道,无有不达目的的。不过,行道之时,如偏拣择,拟心义解,则西天路遥,永劫不出也!

联系我们 Contact Us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

我们的邮箱

30740491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