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赞助、流通、见闻、随喜者,及皆悉回向尽法界、虚空界一切众生,依佛菩萨威德力、弘法功德力,普愿消除一切罪障,福慧具足,常得安乐,无诸病苦。欲行恶法,皆悉不成。所修善业,皆速成就。关闭一切诸恶趣门,开示人天涅槃正路。家门清吉,身心安康,先亡祖妣,历劫怨亲,俱蒙佛慈,获本妙心。兵戈永息,礼让兴行,人民安乐,天下太平。四恩总报,三有齐资,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,生生世世永离恶道,离一切苦得究竟乐,得遇佛菩萨、正法、清净善知识,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,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。
当前位置:首页 > > 名人轶事

李士谦乐善好施的故事

作者: 来源:本站 发表时间:2022-12-13 14:15:01 查看:
父母谢世,归心佛乘
  李士谦,字子约,出身赵郡李氏,平棘县人。幼年丧父,刻苦愤读,又以侍奉母亲有孝心而闻名。在北魏岐州担任刺史的伯父李王易,对他特别赞赏,经常说:“士谦这孩子是我们李家的颜渊啊!”

  当时北魏的广平王闻名纳贤,任李士谦为参军,随军谋划,深受广平王的赏识。后来,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,守丧时伤心得形销骨立。

  服丧的日子结束后,李士谦将自己的房子作了佛寺,独自到学舍里精研学业,博览群书,孜孜不倦。虽有州郡官员敦请出仕,朝廷王侯征召多次,士谦辞而不受,婉言谢绝。

  隋朝建立后,李士谦矢志终身不做官。归心佛乘,隐居乡间。

乐善好施,德化一乡
  李氏家族庞大,每到春秋祭神之日,必相聚狂欢,无不沉醉在一片喧闹声中。他们曾聚集在士谦家里,士谦将丰盛的饭食亲自送到客人面前,但他先呈上黍米,并对来客说:“孔子称赞黍米是五谷之长,荀卿也说吃饭应称吃黍米,古人所推崇的东西,能容许我们违背吗?”。

  来客老老少少都严肃起来,回去后相互议论说:“见到了真正的君子,才知道我们这些人的浅薄啊!”士谦知道后,却责备自己说:“被人疏远的程度怎么到了这个地步!”

  士谦家里十分富有,但自己却处处节俭,把救济别人作为自己的义务,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。家乡有无力办丧事的人家,士谦就赶过去,缺多少供应多少。

  有兄弟间分财产不均,以致互相诉讼的,士谦听说后,就拿出自己的财产,补给分得少的,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,兄弟惭愧恐惧,相互推让,终于成了善人。

  别人的牛闯进他家田里去,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,比主人饲养得还好。

  望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,他就不出声地躲开。他家的僮仆曾经捉住偷他粮食的人,士谦安慰那人说:“穷困使你这样,再没有责怪你的道理。”叫人马上将其放了。

  后来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,正赶上收成不好,借贷人家无法偿还,都来表示道歉。士谦说:“我家的余粮,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,哪里是为求利的呢!”

  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,为他们摆设宴席,当着大家烧了借契,说:“债了结啦,请不要放在心上了。”让大家放心离开。

  第二年大丰收,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,士谦拒绝了,一点也没收下。

  有一年又遇上饥荒,很多人都死了,士谦又拿出他家所有的钱,买来米做成粥供给那些受饥饿的人,依靠他而生存下来的人数以万计。士谦还将那些饿死人的尸骨收集起来埋葬好,没有漏掉一个。到春天,又拿出粮种,分给贫穷人家。

  赵郡的农民都非常感激他,抚着自己的子孙说:“你们都是托李参军的福啊!”有人对李士谦说:“您的阴德多。”士谦说:“所谓阴德是什么?就像耳鸣,只有自己听到,别人都不知道。现在我所做的,您都知道了,哪里算什么阴德!”

万人送葬,妻继遗志
  开皇八年,李士谦逝于家中,享年六十六岁。赵郡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,无不痛哭流涕地说:“我们这些人不死,反而让李参军死了!”参加送葬的百姓有万余人。

  同乡的李景伯等人认为,李士谦道德高尚闻名于田园乡间,就将他的言行整理成文书,请求尚书省给李士谦一个谥号,事情最后没有办成,于是他们给李士谦墓前立了一块碑,以颂其德。

  李士谦的妻子是范阳卢氏,很有妇德。在她丈夫死后,没有接受一点别人给她的馈赠,对父老乡亲说:“士谦一生喜欢施恩予人,现在他虽人已去世,但我怎能违背他的志向呢?”并继续救济穷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