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赞助、流通、见闻、随喜者,及皆悉回向尽法界、虚空界一切众生,依佛菩萨威德力、弘法功德力,普愿消除一切罪障,福慧具足,常得安乐,无诸病苦。欲行恶法,皆悉不成。所修善业,皆速成就。关闭一切诸恶趣门,开示人天涅槃正路。家门清吉,身心安康,先亡祖妣,历劫怨亲,俱蒙佛慈,获本妙心。兵戈永息,礼让兴行,人民安乐,天下太平。四恩总报,三有齐资,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,生生世世永离恶道,离一切苦得究竟乐,得遇佛菩萨、正法、清净善知识,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,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。
当前位置:首页 > > 《玄奘精神》

玄奘对佛教经典超凡领译

作者: 来源:本站 发表时间:2022-12-10 14:09:36 查看:
玄奘对佛教经典超凡领译
玄奘赴印取经留学,与今日海归学人不同,往返皆取道于陆路。是一个“陆归”学僧。他于645年3月回到长安,带回大小乘佛经520夹,657部经论,入住弘福寺,后迁居慈恩寺,开始了他的一项伟大的译经工程,可说是,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翻译佛教经典的事业,直到老死,历时19年;先后翻译佛教经典75部,1335卷,如果算上《大唐西域记》(回国后,应唐太宗之嘱,口述笔录而成,共十二卷),则完成了76部1347卷,约1300多万字。仅就译经数量而言,已可列入今天的世界“吉尼斯记录”。此外,他还把在印度早已失传的《大乘起信论》回译成梵文,使这部佛经典籍印度得以重新保存。
玄奘译经不仅数量多,而且开创了一套新的翻译方法。具体做法是:由他亲自担纲,领译主译,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梯队、团队的作用,他组织了一支多达二、三十人的译经班底,其中不乏精通谙熟中文和梵文的大师和大乘小乘两派的高僧,包括其弟子辩机等僧人,由政府支付有关译经费用。同时,他组织了一道流水操作工序,共设10大环节。即1.译主(由玄奘本人挂帅领译,采取口诵记录,并对疑难问题裁定);2.证义(译主的助手);3.证文;4.书字;5.笔受;6.辍文;7.参译;8.判定;9.润文;10.梵呗(译毕,通过梵文原音节复颂、核定,便于上口传颂)。经过这10道工序,层层把关,译经的质量是上乘的,均超过其前后的译经大师,译风之严谨,其译笔之精当,完全达到了近世严复(1854-1921年,1877年赴英留学,译有赫胥黎的《天演论》)所倡导的“信雅达”翻译标准。据悉、今日新华社《参考消息》的翻译,也有类似这样的译序和流程。这是玄奘对我国译经事业上的一大贡献。他是我国伟大的佛经翻译家(与鸠摩罗什、真谛、不空并列为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)。在佛学研究上享有三藏(经、律、论)法师,亦称“唐三藏”的美誉。